500人抢一只”抵债猫”,爱心还是炒作?
近日,一只被法院扣押的狸花猫以500元起拍价登上拍卖平台,短短几天内吸引507人报名、7万次围观,甚至有人喊出8000元高价。这场”报名竞拍狸花猫”的闹剧引发热议:究竟是爱心拯救,还是一场披着公益外衣的流量狂欢?
狸花猫为何成为”拍卖明星”?
这只9斤重的公猫因原主人债务纠纷被法院扣押两年多,如今因”法拍抵债”意外走红。宠物店职业人员坦言:”大家都想拯救‘扣押猫’”。但细看拍卖数据——加价幅度仅20元,市场价标注714元,却有人愿掏半年工资竞拍,显然已超出合理范围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围观者超7万次,是报名人数的138倍。这让人不禁怀疑:几许人真心想养猫?又有几许人是冲着”司法拍卖””网红猫”的标签来凑热闹?正如网友调侃:”现在连猫都要内卷竞拍了?”
流量时代的爱心变形记
不可否认,部分竞拍者带着善意。一位网友坦言:”猫很可怜,想给它个家。”但当爱心被流量裹挟,事务就变了味——有人公开晒出竞拍编号求关注,宠物店直播猫咪日常吸引打赏,甚至衍生出”竞拍价预测”等话题。
职业人员透露:”没三五千拍不到。”这句话暴露了本质:本应严肃的司法拍卖,正在演变成一场价格博弈。更讽刺的是,真正需要救助的流浪猫遍地都是,为何偏偏这只”有故事”的狸花猫获得如此关注?
拯救还是消费?请停止这场表演
真正的动物保护不该是狂欢式的围观竞标。试想:若无人炒作,这只猫或许早已被普通家庭以合理价格领养;若关注度分散,更多流浪动物可能得到帮助。与其花8000元抢一只”网红猫”,不如用这笔钱为10只流浪猫绝育。
这场”报名竞拍狸花猫”事件,像一面镜子照出流量时代的荒诞。当我们为一只猫疯狂加价时,别忘了:爱心不该被明码标价,拯救更不该成为表演。下次看到类似事件,不妨先问自己:我是在帮助动物,还是在消费悲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