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:谁在领跑谁在掉队?

一线城市增速分化明显

GDP十强城市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全部公布,结局令人意外。在全国GDP增速5.4%的大背景下,仅有成都、苏州(均为6.0%)和北京(5.5%)跑赢大盘,武汉与全国持平,而广州以3.0%的增速垫底,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.4个百分点。这样的成绩单不禁让人想问:一线城市的进步动能是否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?

从数据来看,北京作为政治经济中心,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;上海虽然没有公布具体增速,但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,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进行中;深圳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,比亚迪等新兴企业的崛起为其注入新活力。反观广州,汽车产业的深度调整仍在持续,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.4%,反映出传统产业转型的阵痛期仍未结束。

上市公司市值揭示产业变迁

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31日,GDP十强城市共有2351家A股上市公司,占全国总量的43.5%。这些上市公司的表现,为我们观察城市经济增长动能提供了绝佳窗口。

北京以9.7万亿元的总市值遥遥领先,工行等4家万亿市值央企”坐镇”;深圳紧随其后,招商银行、比亚迪表现亮眼;上海则依靠金融业保持竞争力。特别需要关注的是,杭州、重庆和南京这些”新一线”城市正在快速崛起——杭州的海康威视、重庆的赛力斯、南京的国电南瑞等企业,都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。

汽车产业的变化尤为明显:深圳比亚迪市值逼近7000亿元,重庆赛力斯从不足百亿飙升至2056亿元,实现了”逆天改命”。相比之下,上汽、广汽等传统车企市值却出现下滑,这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冲击已经显现。

新兴产业成增长新引擎

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本次GDP十强城市表现中的一抹亮色。成都的百利天恒市值从503亿元跃升至931亿元,力压通威股份成为成都上市公司”新科状元”;重庆智飞生物虽经历波动,但仍保持较强实力;深圳迈瑞医疗则以2837亿元市值稳居行业龙头。

苏州的表现尤为值得关注。这个制造业强市几乎每年都有新企业进入市值前十,从科沃斯到天华新能,再到阿特斯和罗博特科,展现出产业迭代的活力。这种”年年上新”的现象,正是苏州经济保持韧性的关键所在。

相比之下,曾经风光的地产和零售企业正在退出舞台中央。广州的保利进步是十强城市市值前十中仅存的房地产企业;武汉的居然智家从市值榜首滑落至十名开外。这些变化清晰地告诉我们:依赖传统行业的进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,创新驱动才是未来路线。

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单已经清晰呈现:谁在领跑,谁在掉队,一目了然。但更重要的是,这份成绩单揭示了我国城市经济进步的新动向——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。对于暂时落后的城市来说,抓住产业变革机遇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才是迎头赶上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