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仁月饼的由来:从古代果仁饼到中秋团圆象征

引言:月饼的前身与“五仁”雏形

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人尽皆知,但你知道“五仁月饼”是怎么来的吗?其实,五仁月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果仁馅饼。早在汉朝,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“胡饼”就以核桃仁为馅,而宋代《梦粱录’里面记载的“月饼”虽与中秋无关,但已出现松子、果仁等馅料,堪称五仁月饼的“老祖宗”。

明代:果仁月饼的定型与团圆寓意

到了明代,月饼正式与中秋节绑定,果仁馅的月饼也开始流行。明人沈榜小编认为‘宛署杂记’里面提到,当时的月饼“以果为馅,巧名异状”,甚至出现豪华版本。更关键的是,袁枚小编认为‘随园食单’里面记载了一种“刘方伯月饼”,用松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等混合冰糖和猪油作馅,口感“香松柔腻”——这几乎就是现代五仁月饼的配方!

为什么五仁馅能成为经典?古人认为,多种果仁象征“五谷丰登”,而中秋正是丰收时节,一家人分食月饼,天然寄托了团圆美满的梦想。

清代至近代:五仁月饼的普及与争议

清代,五仁月饼进一步精细化。除了袁枚推崇的果仁馅,还有“花边月饼”等创新行为。广式月饼的兴起更让五仁馅风靡全国,尤其是清末“莲香楼”等老字号的出现,推动了月饼的标准化生产。

不过,五仁月饼的“黑粉”也不少。有人嫌它口感硬,有人吐槽青红丝“黑暗”,但不可否认,它承载了最传统的中秋记忆。毕竟,没有五仁的月饼江湖,哪来今天的百花齐放?

小编归纳一下:五仁月饼的文化密码

从汉代的胡饼到明清的果仁月饼,再到如今的“甜咸之争”,五仁月饼的由来其实是一部饮食文化演变史。它或许不是最时髦的,但一定是中秋最“有故事”的滋味。今年中秋,当你掰开一块五仁月饼时,别忘了里面藏着的千年团圆意。

(小贴士:想尝正宗古法五仁?试试用松子、核桃、杏仁、瓜子、芝麻DIY,还原《随园食单》里的经典味道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