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相矛盾的道理:为何我们总陷入两难困境?

从”矛与盾”看人性矛盾的本质

那个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,恐怕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千古笑话的主角。他说自己的矛能刺穿任何盾,又说自己的盾能挡住任何矛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”自相矛盾的道理”吗?但仔细想想,这种矛盾何尝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?我们一边喊着要减肥,一边忍不住点开外卖APP;我们抱怨职业太累,却又害怕失业;我们渴望亲密关系,又恐惧失去自在。这些不都是现代版的”自相矛盾”吗?

自相矛盾背后的心理机制

为什么大众会不自觉地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?那位楚国商人之因此闹笑话,核心在于他想同时证明两件互斥的事务。这不正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吗?我们总想鱼与熊掌兼得,却忽略了事物间的内在矛盾。心理学上称之为”认知失调”——当两种信念或行为相互冲突时,我们会感到不适。那位商人当场语塞的反应,和我们面对自我矛盾时的窘迫何其相似!

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现象

看看我们周围:家长们一边要求孩子高兴成长,一边报满补习班;企业高喊”客户至上”,却设置各种消费陷阱;社交媒体上,大众精心营造完美形象,私下却充满焦虑。这些现象不都在演绎着”自相矛盾的道理”?就像那个楚国人同时夸耀矛和盾一样,我们常常在不自知中制造着类似的矛盾。区别只在于,我们的矛盾更加隐蔽,也更难被自己察觉。

怎样破解自相矛盾的困局

那么,怎样避免成为现代版的”矛盾商人”呢?开门见山说,要承认矛盾的存在——没有完全的好与坏,就像没有无坚不摧的矛,也没有坚不可摧的盾。接下来要讲,学会取舍安宁衡,明白”既要…又要…”的思考往往不现实。最终,保持清醒的自我觉察,当发现自己言行不一时,及时调整。那位楚国商人如果当时能说”我的矛适合进攻,我的盾擅长防守”,或许就不会沦为笑谈了。

自相矛盾带给我们的启示

“自相矛盾的道理”之因此流传千年,正是由于它揭示了人性的普遍困境。从个人选择到社会现象,矛盾无处不在。但矛盾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对矛盾的视而不见。当我们学会正视矛盾、领会矛盾,甚至利用矛盾时,就能像中国哲学中的”阴阳平衡”一样,在矛盾中找到和谐。这或许就是那个古老故事留给现代人最宝贵的聪明。